
金陵刻经处与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
佛教自公元前后开始传入中国,隋唐时达于鼎盛,宋明以后逐渐衰落,直到近代才出现转机,呈现出复兴的景象。佛教在近代的复兴,有其多种多样的原因,而金陵刻经处的创立,对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起了直接的主要的作用。
金陵刻经处创始人杨仁山早年学儒,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最后转向学佛,创立金陵刻经处。其一生在刻经处的主要功绩是:
广搜亡佚经典、刻印流通。他得日本友人南条文雄之助,从日本陆续寻回我国久已佚失的隋唐古德注疏,总数达三百余种。数十年中,在刻经处先后刻印了大小乘经论二千余卷。使得许多知识界人士学习了这些佛典,或走上虔诚信佛之路,或用作革命的思想武器,或从中汲取营养以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或在佛学研究中取得重大成就。
举力佛学学堂,培养佛学人才。他在刻经处建立祇洹精舍和佛学研究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佛学人才,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欧阳竟无和释太虚等,后来都在佛学研究和办理佛教教育方面作出了许多成绩,成为中国近代佛教发展史上的知名人物。
注释佛教经典,编写佛教通俗读物。他在刻经处不仅曾作有佛经注释数种,还用佛教教义注释儒道经典多种。同时还为初学佛者编写了一些浅近通俗的佛教读物。这对后来的影响极大。1929年创办的上海佛学书局,在注释佛教经典、编写通俗佛教读物等方面,为佛学思想的普及和佛教文化的发展起有巨大作用,都是受到刻经处杨仁山的影响所致。
总之,金陵刻经处的建立,为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高振农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