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生一直是佛教徒的重要修行法门之一,也被有宗教情怀的各类人士所赞叹。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怀和自他相关、因果互摄的般若智慧。佛法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是未来诸佛,如《妙法莲华经》讲到“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在《本生经》中介绍了一些佛陀和弟子们在因地某一世为动物时的因缘故事。《大智度论》讲“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佛法以杀生为极大的恶业,以不杀生为首要的戒律,以慈悲护生为极大的功德,倡导佛弟子慈心戒杀,不恼害一切众生,并积极地护生放生。
在历代高僧大德的推崇和倡导下,在广大佛教信众的积极实践下,放生在历史上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过积极意义。上自皇帝下至百姓,以各种形式参与放生的例子在大藏经和史书中有非常多的记录。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今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与古代有很大不同,佛教徒们脱离具体的时代背景和佛法原则,孤立地进行放生活动,有可能背离佛教慈悲的初衷,甚至造成更多的动物伤害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最近一些年来,不当放生产生负面影响的新闻时有耳闻。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生活居住区周边放生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动物,如放生蛇、狐狸等。二是将动物放生到不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致使其难以存活。三是放生外来物种或携带疫病病原体的动物,造成放生地原有生物链结构破坏,原有的物种种群急速减少甚至灭绝,动物疫病蔓延,造成生态灾难。四是在当今商业化的时代,经常性、定期性、大规模的放生活动,催生出抓捕、贩卖放生动物的市场和行业,很多野生动物反而因此被抓捕乃至丧生。在当前资讯发达的时代,这些不当放生已经引起社会公众的非议和反感,损害了佛教的形象。尤其是最近两三年来,这些在报章或网络上报导出的不当放生行为引发的负面评论非常多。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和不同的宗教团体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发出了呼吁、做出了反馈。2014年,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发出书面倡议书,呼吁广大信众践行佛教、道教慈悲护生的理念,遵守法律法规,以科学知识为指导,正信正行,合理放生,慈悲护生,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贡献力量。2016年5月,农业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宗教界水生生物放生活动的通知》。这些都说明“慈悲护生、合理放生”以及相关的理论学习已经迫在眉睫。
为什么会有不当的放生行为?个人认为根本原因就是放生者没有把放生行为真正当成佛法的修行之一,没有试着去学习和理解放生活动背后所存在的修行原理和目的。在佛教的《放生仪轨》中,每一个步骤都有非常完整佛法教义,引导我们理解放生行为背后的佛教修行意义,以免我们把放生行为仅仅运用在求人天福报的层面。面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放生行为的偏差,以下略举几个佛教理论进行探讨,看看放生实践是如何因为理论缺失而产生偏差的。
第一,从修行的角度来讲,放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慈悲心的培养是佛菩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对放生行为的目的做了深入了解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相当多的佛教徒放生,抱着去消灾免难、增加福报的目的,有的人甚至为了争名夺利达到目地而去放生,此时,放生的规模和影响力就成为放生人士对放生质量的判断标准,在现实操作中,会出现追求放生规模和放生物种的新奇的畸形心态。若抱着培养慈悲心的目的,这种畸形的放生心态就会慢慢改变。
第二,佛法的修行法门中,要考虑究竟圆满,让一切众生欢喜。而不当的放生行为,仅仅只从放生者和被放生对象的角度去考虑,而忽视了第三方。比如,放生外来物种,虽然避免了这些物种的被杀,但是却间接杀害这些外来物种将要伤害的本地物种,这种对第三方本地物种的间接杀害完全走到了放生本怀的对立面。放生是对被放生物种的无畏布施,但是不少为了追求新奇物种的放生,让被放生地域的人或者其他物种产生恐惧心理,一方面的无畏布施,给其他更多的众生带来了恐惧,实际上是得不偿失。
第三,佛法的修行法门,讲究“契理契机”,任何一个修行法门,既不能脱离佛法的基本原理,也要立足于社会现实,放生这个修行法门也不例外。社会现实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放生的形态也要根据这些变化进行调整,否则,教条地执行古法,与般若不相应。如何让放生的形式和方法既立足于现实社会认知,又带有引领性,是个常行常新的课题。
以上列举了一些不当放生行为与其相关佛法理论缺失的对应关系。这些年来放生行为的不当与佛教界对放生行为背后的理论原理没有展开学习和讨论是有关联的。佛教界在弘传一个修行法门时,不仅应该教导“如何做”,还要教导“为什么要做”这个根本问题。对放生的指导需要这样,其他的佛教修行法门,比如“禅修”、“念佛”、“打七”等也是这样的。实际上,目前佛教徒修行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注重方法,忽视理论。放生不当只是不注重修行法门背后的佛法原理必然呈现出的结果之一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不加强佛法理论的学习,并把佛法基本理论和佛教徒常见的修行法门结合起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类似于放生不当等一系列问题的。
总结说来,我们要把放生作为一种重要的佛法实践和修行法门,从放生不当的现实出发,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佛教徒或者放生爱好者进行佛教理论学习,既能够圆满地做好放生,而且还能举一反三,把其他的修行法门提升到理论学习的高度,让佛教徒的每一个修行法门都能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