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四川安岳深山藏绝版佛经 保护遇世界性难题

     


    四川安岳深山藏绝版佛经(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摄影:张磊)

    12月中旬,四川资阳市旅游局重提安岳石刻申遗。随即,安岳县文物局表示,2017年初,将恢复安岳石窟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称力争2017年底前将安岳石窟挤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214,资阳市安岳县城北40公里外的八庙乡卧佛沟,67岁的文管员吴忠富得知消息后,喜悦中掺杂着担忧:希望能够尽快实现,1982年发现这里的石刻经文有40余万字,风化后,现在能看清的估计只有30余万字。

    吴忠富所说的石刻经文,位于八庙乡卧佛对面的藏经洞,那里约800长的悬崖峭壁上开凿有55个藏经龛窟,其中《檀三藏经》是现存佛经中的绝版,但面临风化这一世界性难题,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措施。

     

    被风人的石刻(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摄影:张磊)

    绝版经文藏身中国最大摩崖经窟

    今年81岁的唐承义,1982年当上安岳第一人文管所所长,然后钻进石刻研究至今,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他介绍,这里开凿的55个藏经龛窟,已具雏形或竣工的43窟,空经洞1个。1982年时,文管所发现保存完好的15窟,佛经刻字面积152平方米,清晰可辨的共20余部70余卷40余万字。

    附近的居民介绍说,唐三藏与孙悟空到西天取的经,就保存在这些经窟中,而且有一部《唐三藏经》。

    佛经刻字面积152平方米(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摄影:张磊)

    唐承义说,这里确实收藏了盛唐时期民间最流行的所有经典,但经窟中只有一部《檀三藏经》,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听成了唐三藏,以为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文和统计发现,《檀三藏经》是我国现存佛经中的绝版。

    经窟中的《檀三藏经》是我国现存佛经中的绝版(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摄影:张磊)

     

    清晰可辨佛经共有20余部40余万字(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摄影:张磊)

    最早经文惊现现代简化字

    唐承义介绍,卧佛院石经的刊刻年代属于盛唐,刻石上有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8)二月刻的字样,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经文。还有唐开元十七年唐开元二十一年唐开元十五年等题记,可以看出刻经是一个巨大而又历时较长的工程。而且,经目中的《般若波罗密心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等是玄奘译经班子传下来的全国最早的版本。

     

    最早经文惊现现代简化字(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摄影:张磊)

    奇怪的是,经文中出现了4个现代才有的简化字。唐承义说,经文中简化的汉字”“”“”“,唐代应该为”“”“”“,简化字为什么在唐代出现,至今未有专家作出满意的回答。

     

    风化后的石刻佛经(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摄影:张磊)

    风化渗水30年模糊约10万字

    最大的4个经窟,4室相连,均大大小小分布着拳头大的坑穴,最小的经窟还被凿去高近2、宽不到1的门。

     

    风化渗水30年模糊约10万字(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摄影:张磊)

    吴忠富说,1958年,4个经窟被一个叫吴亭华的单身汉住家,猪圈、卧室、厨房、茅厕,4个经窟恰好够用。吴亭华可能觉得岩壁上的经文不怎么美观,费尽气力铲掉一些。为了方便喂猪,他还在猪圈与卧室间开凿了一扇小门。空荡荡的经窟不能带来安全感,他又在门口的佛龛上凿了几个大洞,装了一扇木门。就这样,吴亭华在这里这一住就是5年,4座唐朝经窟,就这样毁在了他的居家梦想中。

    据唐承义介绍,1982年发现经窟时,估算统计出来的清晰的经文字数为40余万字。经过30多年的风化,现在能够清晰辨认的为30余万字。(田雪皎)

    作者:   来源:华西都市报